• 52.99万起,雷军是怎么让SU7 Ultra不显贵的?

  • 发布日期:2025-03-07 10:07    点击次数:200

    小米果然还是小米,即便是 52.99 万起的 SU7 Ultra,看着也还是那么有性价比。

    发布会结束后仅仅 2 小时,SU7 Ultra 的大定数就超过了 10000 台,轻而易举地完成了一整年的目标,估计用不了太久,这台车又会把雷军推向首富席位。

    对于 SU7 Ultra,大家应该非常熟悉它的产品亮点了,当然最值得讨论的还是 52.99 万的价格,毕竟比预售价便宜了接近 30 万,有网友开玩笑说,这是雷军给赛道爱好者发放了 30 万的"雷补"。

    而这个定价也意味着,SU7 Ultra 的目标并不止于赛道,它甚至直接杀入了 BBA 的产品腹地,这应该也是雷军将其定义为"新豪车"的原因。

    那么,小米 SU7 Ultra 真的有能力重新定义豪车吗?

    Ultra 在哪里了?

    在小米汽车的产品序列里,Ultra 并非是一个 SKU,而是独立的产品线。

    所以小米 SU7 Ultra 并不属于 SU7 Max 的进阶版,它的身份应该是 SU7 Ultra Prototype 原型车的量产版。

    去年冬天,SU7 Ultra 原型车在纽北创造了 6 分 46 秒 874 的成绩,一举成为全球最速四门车。如今,量产的 SU7 Ultra 全面继承了它的极致性能和赛道基因。

    在车身内部,SU7 Ultra 搭载了与原型车完全相同的三电机系统、电池包、热管理系统,不过原型车的价格相当昂贵,就连首富雷军都直呼:贵到我都买不起,壕到令人发指。

    相比之下,SU7 Ultra 的价格却只要 52.99 万。要知道,这是一台买来就能直接下赛道的车,前桥 V6s 电机 + 后桥两个 V8s 电机拥有 1548 匹马力,零百加速只要 1.98 秒,极速 350km/h,而且标配赛道级散热和制动系统。

    凭借超强的动力,小米 SU7 Ultra 过去一个月持续屠榜了全国主要的专业赛道:

    •  上海国际赛车场最速量产车:2'09"944

    • 成都天府最速四门量产车:1'26"741

    • 株洲赛场最速四门量产车:1'41"806

    • 珠海赛场最速四门量产车:1'37"758

    如今只剩浙赛的成绩了,相信屠榜浙赛也不会太远,毕竟 SU7 Ultra 的终极目标是征战纽北。

    除了性能之外,SU7 Ultra 的外观和内饰也完全符合"运动豪华、可街可赛"的产品定义。在车身颜色上,有运动气息拉满的闪电黄、太空银,也有更适合出街的曜石黑、珍珠白、鹦鹉绿。

    随处可见的碳纤维材质也是 SU7 Ultra 的一大亮点。车身外部可选的碳纤维组件包括 1.7m ² 的碳纤维车顶(2.5 万选装)、碳纤维尾翼(1.2 万选装,目前免费送),还免费赠送碳纤维外饰套件(包含后视镜 + 侧裙)和 24K 金碳纤维车标。

    为了迎合赛道爱好者的呼声,SU7 Ultra 还推出了和原型车一样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需要花 4.2 万元选装,不过这个前舱盖与电动前备箱是互斥的。

    内饰方面,所有的碳纤维套件全部免费赠送,包括碳纤维前排座椅背板、碳纤维方向盘、碳纤维中控饰板、碳纤维内饰套装(包含空调出风口饰条、门板饰条、迎宾踏板)。

    我也根据自己的审美喜好配置了一个心愿单,总价甚至都没有超过 60 万元。

    在 SU7 Ultra 发布前,如此高的配置和性能,但凡换一个品牌可能都要百万级别了。从这个角度来说,五十万出头的 SU7 Ultra,可以说终结了百万超跑的溢价神话,拉近了豪华跑车和普通人的距离。

    值得一提的是,SU7 Ultra 似乎还透露了 SU7 普通版的一些升级方向,比如 Ultra 上的电动前备箱、新升级带按摩功能的座椅、采用新算法的 25 扬声器、后视镜盲区检测、双 50W 无线充等,可能会在今年 SU7 改款时进行下放。

    除了产品本身,小米这次也专门为 Ultra 车主提供了相当有诚意的服务,比如 5 年免费维修保养、免费道路救援、终身上门补胎等,你还可以花 3999 元加入 Ultra Club 会员俱乐部,入会就返还 60000 积分(等值于 6000 元),可享受专属赛道服务。

    这足以证明,小米正在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探索和推广那些曾独属于小众人群的赛道文化。而且不仅是将此当作一种营销策略,更是将其视为长期事业不断进行投入和创新。搞汽车文化这件事,小米是认真的。

    什么是"新豪车"?

    新豪车,是小米 SU7 Ultra 在发布前夕才亮出的标签,或许在官方最初的规划中,这台车只是想征战纽北、挑战保时捷,做一台纯粹的性能车而已。

    但雷军在发布会上讲到,SU7 Ultra 在定价前做了大量的市场调研,很多 BBA " 56E "车主表示很喜欢这款车,但 80 万的定价太贵,最终便有了 52.99 万的售价。

    于是,小米就这样冲着 BBA 来了。在"科技紧追特斯拉,性能比肩保时捷"后面,又加了一句"豪华媲美 BBA "。

    不过,56E 这些"旧豪车"的产品优势和市场规模仍然很大,2024 年,奥迪 A6L 年销 17.6 万辆、奔驰 E 级 14.6 万辆、宝马 5 系 8.9 万辆,并且目标客群多为商务人群,并非 SU7 Ultra 的专业领域。

    在此之前,这些年也有其他国产电车向"旧豪车"发起了挑战。他们往往打着对标" 78S "的旗号,实际上杀入了" 56E "的腹地,比如蔚来通过换电和优质服务切入市场,华为凭借科技和品牌受到了认可,他们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而与之相比,小米 SU7 Ultra 似乎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原本只是想在纽北潜心磨炼内功、挑战保时捷,但没想到刷圈刷到一半,被一些"旧豪车"的车主看上了。

    这或许就是 SU7 自身的产品魅力,也是小米在汽车运动领域不断挑战极限带来的吸引力。

    最关键的是,小米有一种独特的本领,可以让普通人也敢去憧憬曾经遥不可及的豪车,即便它卖 52.99 万,但让人觉得并不贵。毕竟,50 万就能拥有一台地表最快的豪华跑车,这在过去是根本不敢想象的事。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SU7 Ultra 所能提供的情绪价值,可能已经超越了 BBA,它让真正喜欢的人能够买得起,拉近了豪车和普通人的距离,它的"新"不仅是在能源形式和智能技术上,还新在品牌和文化上。

    当然,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随着小米高端化的成功和汽车业务的发展,小米汽车有朝一日会真正进军豪车领域,正式向 BBA 发起挑战,到时候的故事一定会更精彩,这一天应该不会等太久。

    写在最后

    大家都说雷军和小米是掌握营销的神,其实在我看来,也是掌控情绪价值的神。

    小米 SU7 首销仅仅 9 个月,就拿下了 13.5 万辆的惊人销量,总订单量更是高达 24.8 万辆,可以说彻底打破了纯电轿车不好卖的魔咒。而如今的 SU7 Ultra,更是在两个小时内就完成了全年 KPI,提前一年锁定了爆款地位。

    出色的销量背后,大家看中的不光是精心打造的小米汽车,还有小米造车过程中的精彩故事,更有征战纽北时不断挑战极限的精神,如今的 Ultra 又承载了豪车的普世价值。

    所以在我看来,小米汽车成功的关键,是将冰冷的参数转化成了有温度的情绪价值,让普通人也与其产生了共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期待 YU7 的到来吧。

    END